对自尊的启蒙
字体设置: 发布日期:2013-05-07 08:31:17

——《平凡的世界》读后感

    书的开头,孙少平是个连“丙”菜都吃不起的穷困农村学生;书的结尾,孙少平是个身有残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。从头至尾,孙少平都没有脱离所谓的“社会底层”。可是,每每想起《平凡的世界》,想起孙少平这个平凡的人,这个人物的自尊都令我汗颜。
    读完这本书,坦率地说,这本书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地方:作者强加在人物身上的褒贬之辞,书中没有一段善终的感情,孙少平和田晓霞好得莫名其妙,田晓霞的死和孙少平的尿失禁,外星人,等等。甚至每一个人物的身上,都能找到不讨我喜欢的性格。
    可是这本书却始终吸引着我,也改变了我。这是因为它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头,更重要的是,它教我认识了一个平凡人的自尊。
    孙少平在物质生活上是窘迫的,在精神上是寂寞的(田晓霞是作者的一厢情愿)——但我从来没有在生活中见到任何一个人,能够像他这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    这些年来,我莫名其妙地来到一个某些人认为光鲜的地方,做着复杂的工作,身边充满各种或者聪明,或者自命不凡,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。偶尔回到故乡的亲人中,短暂地享受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莫名的崇敬和优越感,似乎自己很有成就,但一想起孙少平,就如梦醒了一样,惊悟到自己精神家园的荒芜和贫乏。
    我心中的孙少平,是个“讲究”的人,在平凡的人生境遇中,对自己的精神世界仍是一丝不苟。和他相比,那些盛气凌人的“成功人士”们却活得像个动物。
    儒家讲究“慎独”,在没有监督时的道德自律。而孙少平的精神追求,也是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的个人选择。他的周围不是一个能够欣赏和奖励他这种追求的环境。他也没有如许多“爱书之人”那样如孔雀般陶醉在自己的才情,展示自己的品位。他甚至不是因为专业上的纯粹的热爱而去学习。他对精神世界的一丝不苟,仅仅是因为他把自己当作一个高贵的人,由衷地尊敬和爱戴,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个动物,潦草地对待;或者当成某个社会角色,如“白领”、“×总”,从中寻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成就感。
    这样的态度比任何话语都有力量,这样一个高贵的普通人比任何社会角色都更令人诚服。人可以独立于成败,独立于世俗的价值判断,独立于他人的褒贬臧否,而更需自己尊重自己,做个高尚的人。
    我对自己的种种一直不甚满意,但《平凡的世界》教给我的,是为数不多的让我自己感到有骄傲的地方。

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:杭州市市*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18030756号-2 技术支持:乐邦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886号

链接链接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