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村庄 大中国
字体设置: 发布日期:2013-05-03 14:03:47

——读《一个村庄里的中国》有感

    于我而言,“村庄”是一个遥远而熟悉的概念,遥远是因为我生在城市,熟悉是因为在我父亲的记忆里,那是一个记载了他太多童年时光的地方,在他给我讲过的一个个故事里,我总能感受到一种最简单最纯真的快乐。只是,他回不到曾经的村庄,我也无法真正体会到他那样的心情,年龄上,我们是两代人,但在某些方面,我们却仿佛相隔了很久很久,因为这几十年来中国的变化,让我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。
    其实,看熊培云《一个村庄里的中国》这本书,纯属偶然。我对一个村庄的命运并不感兴趣,但作者说的“没有故乡的人寻找天堂,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”这么一句话,却让我忍不住买了这本书,闲来无事时就翻翻。乍一看,这是一本普通而不太起眼的书,细细一品,才知它的厚实与沉重,不仅是因为作者用十年时间沉潜其中,更因为他写的是百年乡村沉浮,写的是世纪家国命运。作者以小见大,微言大义,通过小堡村,写出了大中国,通过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,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,考察了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、沦陷与希望。无需用太多语言夸赞作者深入生活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观察,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,作者既以一个主观经历者的身份在感受,也以一个客观记录者的身份在讲述,让一切都来得真实和贴切。在充满理性、思辨、灵动的文字中,作者将自己的精神世界融在字里行间,让我读着读着就感觉仿佛是自己在写着说着,更让我感受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触动、温暖与责任。想起父亲描述过的那些情景,我不禁也要问自己“故乡从哪里来”,在想到一个一个村庄正以相似的方式改变、消失时,我又不禁想问“中国向何处去”。其实,故乡并不仅仅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,更是一种心灵上的皈依,是我们即便走得再远离开再久,但只要一想起就能温暖的地方,只要一回去就能平静的港湾。只是,在社会急速发展的现代,每个人或许都有回不去的故乡,个人乃至一个群体的命运,都只能跟随着时代变化的脚步,自愿或不自愿地向前,或感叹逝去的日子,或期望未来的美好,或发出沉重的呐喊,或写下赞美的诗歌。时间让我们成了一个“旅行者”,让我们看着一路走来的风景,我们曾经熟悉的,都已渐渐逝去,我们曾经期待的,都已慢慢到来,我们曾经忽视的,都已变得珍贵。有时候,回忆过去,其实是一个新生的过程,尽管我们也许不能改变结果,却能发现许多“遗失的美好”,因而更懂得珍惜现在。
    当然,我与“村庄”依然有着相当大的距离,那些曾经或正在发生的故事,我都没有过多评价的资格,我只是跟着《一个村庄里的中国》里的文字,去感受另一种真正的生活,另一个真正的世界。突然想起沈从文墓碑上的字——“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,便是回到故乡”,这个回到自己故乡的战士,看着现在游人如织的凤凰城,是否还能找到“翠翠”,写出另一部《边城》?

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

版权所有:杭州市市*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18030756号-2 技术支持:乐邦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886号

mogudizhi@gmail.com链接链接